人物專訪

百川

新住民的驕傲——陳采霓

分享文章

我們為何選這篇

    台灣已有超過65萬人的新住民,在部分台灣人眼裡,新住民是一群資源較少,不被政府重視的族群。但事實上這些新住民已逐漸嶄露頭角,陳彩霓,一位擁有一半阿爾巴尼亞血統的新住民,今年參與交大百川計畫,並從四百多人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記者 / 董曣棋、李宥潔

    交大百川計畫為今年特別增設的大學入學方式,其為招收具備「跨域學習」、「批判」、「創新」、「領導統御」、「自主學習」等能力或有特殊專長的學生,招收對象包含實驗教育學生,招收人數為二十人。陳采霓透過高中時累積的傳播專題研究與豐富的社團經歷成功受到交大傳科系教授的青睞,「百川計畫著實訓練了我的邏輯思考。」采霓露出一絲靦腆的微笑說道。 

百川人的那一份驕傲

    在競爭激烈的百川計畫中,能脫穎而出的十七位交大百川人各自都身懷絕技。「有些人是打code專家,有些人是數學天才,每個百川人都非常有想法。」當采霓說出這句話時,足以看出她對百川計畫出來的同學充滿佩服,似乎對於自己身為百川人有著那份驕傲與認同。

    雖然百川計畫進來的同學都各自分到不同系,但在下課閒暇之餘,各自聯繫的對象反而不是系上同學,而是百川人。百川計畫讓百川人從準備資料到面試、入學,產生了濃烈的革命情感。彼此成為一家人,相知相惜,同為交大百川計畫付出,期許成為下一屆百川計畫學弟妹的榜樣。采霓說道,「想要與他人與眾不同,擁有不一樣的專長,或想在學士課程中取得不一樣的修課經歷,歡迎你來百川成為百川人。」

從小立志成為導演

    采霓從小志願就很明確,熱愛外文的她由於自身擁有一半的阿爾巴尼亞血統,十分希望透過拍片的方式,讓更多人看見外國的異域風采。「藝術是一們共通語言,不分國界,讓熱愛藝術的人們凝聚在一起」,采妮從高中時就確立自己想往傳播領域走,在高中專題就已接觸,從此便一腳踏入導演的坑。

    采霓直言知道現在導演的路並不如以前好走,進入交大傳科系最大的目的也是看準傳科系的跨領域課程。想從大學裡既學到傳播的知識也學到跨領域的實作課程,像是現今很夯的AI大數據。采霓雖然才大一但已經做好充足準備,現在已在修大二的課程,暑假時預計去片場實習,實際摸索導演這份工作。她也透露準備在大三時爭取交換機會,出去拓展自己的視野。從采霓帶著興奮的神請與激動的語氣中,看到了她對這份工作的熱情,以及對未來無限的想像。

在交大推廣新住民活動

    在偌大的交大校園中,其實有著許多的新住民同學。采霓在高中時就曾在自己的母校花蓮女中籌辦「新住民文化節」,采霓說道,「因為這個活動,讓更多人認識新住民。」帶著身為新住民的那份責任感,采霓希望讓交大更多人認識新住民。

    詢問采霓是否身為新住民在交大裡有任何不便的事嗎?她說:交大是一個非常友善的校園,對新住民都很親切,但就因如此,更想為這學校回報些什麼。采霓說道或許可以舉辦一個新住民文化社,並延續在高中時推廣的活動,在交大草皮舉辦為期一個禮拜的文化節。在那個禮拜固定表演新住民的舞蹈以及異國特色的美食,與交大學生一同沉浸在文化節的盛宴中。

采霓最後眨眨眼睛驕傲的說道,「一日交大百川人,終身百川人,不論是身為新住民或百川人,我熱愛我每個身份。」

關鍵字

百川
心情:

請先登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