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成果

藝術與音樂

111學年下學期《即時數位影像合成二》期末成果

分享文章

記者 / 陳姿吟

即時數位影像合成二 111學年下學期期末成果

授課老師:董昭民
永久課號:HSIM30039

 

  • 黃俊維

    個人簡介:音樂研究所多媒體新音樂組在學中大學時期開始學習影視配樂,進入研究所後進而學習現代音樂;主要使用Logic Pro 、Max/jitter/msp、TouchDesigner作為創作工具。

    作品名稱:虛擬樂隊

    作品介紹:
    本次作品使用Rick Astley的Never Gonna Give You Up作為配樂,並且在Max/Msp當中使用四個子影像拼接合成的主影像作為演出。藉由計算電腦攝像頭幀數之間的差異,觸發影像及音樂的出現與消失,營造出視覺與聽覺的連結與錯位。在四個影像當中,作者借用本身熟悉的海綿寶寶及三國演義當中的畫面片段並作為四個子畫面的樂手,並且使用Logic Pro軟體製作各個樂器的主旋律及伴奏,在Max/msp內將音樂及影像結合,彷彿畫面當中的人物就在演奏音樂一般。實際演出的全場皆為即興思考,在當下進行對畫面及音樂的聆聽後隨即即興切換成下一組組合,並且呈現出4*4個、共十六種可能的組合。而在電腦前手拿黑筆的表演者也像是實際的樂團指揮一樣,透過指揮手勢向畫面當中的虛擬樂手們傳達指示,顧名思義為虛擬樂隊。


  • 蔣皓任

    個人簡介:1999年生,交大資工就學中,喜歡創作。出版過兩本書《憤怒集》、《鄙思集:祖到死》;籌劃「普通文學獎」並擔任主辦方。音像創作在交大藝趣節、台北數位藝術節等地展出,主要使用 Max/jitter/msp、Audition 及 Logic Pro 等工具;曾為短片配樂並入圍國際獎項。

    作品名稱:Suspirium

    作品介紹:
    靈魂是否有顏色?如何捕捉靈魂的顏色?

    Suspirium 是 Radiohead 主唱 Thom Yorke 為邪教電影(Cult film)《Suspiria》創作之電影主題曲,本作品文本發想自該電影,亦繼承為此作品名稱。Suspirium 同時具有窒息、嘆息之意,遂以英文的多重性命名較為適切,不應翻譯。本作以該曲為基底,配合歌詞文本與意境塑造一個精神疾患的思想狀態,墜落、清醒、迷幻、緊張、直至最終徹底崩解。本作品使用技術主要透過計算畫面連續兩幀間的差異,抓取並強調畫面移動中物件,呈現類似靈魂輪廓的迷幻殘影,多個連續畫面又形成視覺暫留。其餘靜止部分由於無變化,均為黑色背景,觀眾僅能專注於眼前正在變動的手勢。演出過程中僅有手部出現在鏡頭前,搭載預先設置好的基本色彩調控、鏡像、幀數、延遲等技術,不多炫技,透過表演者的細緻操作詮釋文本,以手構成誕生、心跳、菩薩等形象。創作者亦加入即興演出,視現場情況與投影布幕配合呈無限拉長效果、不可預知的交互作用;抑或改變演出時上半身著裝色彩(預設為橘色),呈現不同心理面向。擔任期末發表考核的應藝所賴雯淑教授在看完演出後,當即安排本作參與日後公演,實在令人始料未及。


  • 江宜蓁

    個人簡介:
    畢業於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音樂系,主修鋼琴師事熊育馨老師,副修小提琴師事洪千富老師,具有多年傳統音樂演奏經驗;第二主修應用音樂師事林弘韜老師,作品以電影配樂為主。現就讀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音樂系,多媒體新音樂組,師事董昭民老師。

    作品名稱::海底撈

    作品介紹:
    作品靈感是來自海洋,對於海裡動物而言海人類是捕食者,相較之下魚類是弱者,因此我將人的影像和捕魚的網子作為海底世界的天敵,如惡魔般不自然的出現在畫面上,並且給予他們不同的代表聲音。此作品分為兩段,第一段為畫面顏色與鋼琴的互動變化,我利用鋼琴撥弦的音量變化控制畫面顏色,由綠色到藍色(小聲到大聲),並且使用max裡的slider物件控制影片中魚群的游動速度,鋼琴音量約大時游動的越慢,象徵著人類像是有魔法般,具有控制物種行動的能力。而畫面的海洋是取自於一段影片,並在一開始時僅播放影片的一小角落,再慢慢擴大範圍,使畫面清楚的看到整個海洋的樣貌。第二段是加入了捕魚網和人影,在畫面上是呈現半透明的樣貌,更能融合在海洋中。並且使用物件追蹤的方式,使捕魚網根據在畫面中的位子,產生不同的音高旋律,以及根據移動速度使音高有節奏性。最後結束前出現人像畫面,並設定碰到畫面的某個位子時會觸發內建鋼琴音檔,使捕魚網和人像有著二重奏的效果。


  • 林巧

    個人簡介:目前就讀陽明交通大學音樂所多媒體新音樂組,畢業於台南應用科技大學七年一貫制音樂系,主修聲樂、應用音樂;副修鋼琴。

    作品名稱:Floating

    作品介紹:
    本作品編制為鋼琴及打擊及燈光、影像,影像設計使用 Max/Msp 即時調變。作品講述主角鋼琴迷失在周遭他人的聲浪中,而逃入水中後,漸漸找回自己的聲音。 影像與音樂分為兩個部分:進入水中及水外。除了音樂模仿在水中的聲響及狀 態,影像也使用泳池內的水波及從泳池游上岸的影片來調變,來使音樂能更有清楚的展現故事的發展。技術使用分割畫面的方式將影片切割成多塊並隨機更換排序,同時加入 Slider 製造出殘影的效果。


  • 許佳穎

    個人簡介:現就讀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創作與科技組,主修多媒體新音樂。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主修舞台監督與燈光設計。擁有豐富的演出創作與執行經驗,作品涵蓋劇場燈光設計、劇場音樂設計與影像音樂設計。

    作品名稱:DID

    作品介紹:
    DID為解離性身分疾患(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的簡寫。本作品使用影像延遲技術,利用攝像鏡頭擷取即時影像做延遲變化,使螢幕上同時出現另一個分身,猶如人格分裂般。本作品便發想自這樣的概念,以一位有解離性人格的人對電腦的自述,發展出此創作。此作品共分為三個段落,第一個段落為A人格嘗試以對電腦的自述記錄生活,卻發現貌似有第二個人格試圖爭奪身體的控制權,A人格嘗試阻止、壓制。在一陣掙扎後,B人格順利掌握身體自主權,她開始化妝、打扮、展現自己。過程中A人格一直試圖重新掌控一切,卻徒勞無功,B人格仍自在的使用這副身軀。第三部分為兩個人格都安耐不住,開始互相拉扯,使這副身軀有時是A的,有時是B的。在激烈的爭奪後,一切陷入黑暗,留下懸念,讓人不知道最後是A人格還是B人格取得最後勝利。技術上隨著段落的進展越發激烈。音樂為預做的聲響,試圖建立詭譎、不安的氛圍。影像在第一部分從一開始的正常,漸漸的浮出另外一個自己的影像,但僅有輪廓線條,營造若有似無卻真實存在之感。直到第二部分,可以清楚看到人物的殘影在移動,時而分離,時而合一。到第三部分時,影像出現顏色上的變化,變得越來越激烈,殘影的效果也變得隨機,有成魔之感。聲音在此部分加入即時互動,透過大幅度的肢體動作觸發聲響開關,製造隨機的聲響,使整體氣氛更加詭異與瘋狂。作品的最後影像變黑,音樂消失,就像斷線般回歸寂靜,留給觀眾懸念。
心情:

請先登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