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百川

不上學更自由!以詩文與繪畫溝通的熱情女孩—顏巧函

分享文章

我們為何選這篇

出色的繪畫、細膩的詩句,從小在家自學的顏巧函,以優秀的藝術及語言表現能力入選交通大學百川計畫,成為第一屆百川學士學位學程的學生。

記者 / 王苡蒨、謝怡湘

不畏旁人眼光 童心未泯做自己

   萬聖節那天,顏巧函身穿深紅色小洋裝,頭戴巨大的綠色恐龍套頭,獨自在交大校園與各大樓玩起「Trick or Treat」。頂著超吸睛的恐龍頭套,花了五小時走遍交大各處室,吸引了無數個眼光。
(跟巧函要一張當天服裝的照片)

  透過玻璃窗,顏巧函忽然間從窗台冒出恐龍頭,激動地對著教室裡的學生揮揮手,上課的教授甚至主動邀請她進教室:「同學們看起來快睡著了,你進來嚇嚇他們吧!」。顏巧函說,會這樣大膽的慶祝萬聖節,起因於懷念與社區小孩一同要糖的歡樂時刻,臨時起意決定獨自一人在學校裡製造驚喜,也為自己的交大校園生活增添了美好的回憶。

 

學著當自己的老師 不依賴學校體制

  「你是不是天才?」「你是不是都沒朋友?」顏巧函笑著說,這是別人聽到她是自學生後,自己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其實,自學並不是只能靠自己獨自念書,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還是可以向師長請教。自學的特點,是擁有更多時間自由地去嘗試更豐富更多元的學習領域,不走學校體制,是為了專注於學習特殊領域的知識,例如顏巧函提及一位自學朋友,跟隨家裡的宗教信仰,每天專心念梵文、讀佛經。

  在顏巧函自學生涯中,她與妹妹會一起跟媽媽討論課程核心內容,並依據政府規定的學習目標制訂適合自己的讀書計劃,確保每個學期都有跟上學校進度。而自學更帶給她許多學習上的彈性,除了古箏、鋼琴等才藝課與家教時間外,其餘的時間她都會依照自身狀況與興趣去安排。

  當要面臨升學考時,她也會到補習班用大量題目熟悉考題,準備迎戰體制內的大型考試。顏巧函笑著說,雖然自己不嚮往團體生活,不過國三時會去補習班,也有參與教會,在自學的過程中,也認識許多一樣是自學的朋友與同學,並非大家所想像的「沒朋友」。

            

憂鬱書寫 快樂女孩

  第一次寫詩是在顏巧函小學五年級的時候,老師要她改編席慕蓉的「一顆開花的樹」,顏巧函發現自己在這樣的創作的過程中,能夠讓自己負面的情緒得以舒緩。國三面臨升學壓力時,她攫住了這個能令她從書堆中獲得喘息的抒發管道,繼而開始持續寫詩,至高中畢業已創作六十四首詩。

  當情緒湧上心頭,特別是難過、悲傷等負面情緒時,顏巧函的創作靈感便隨之出現。「我不會稱自己是詩人,我也不會刻意寫詩,它自己進來的,我只是把它寫出來而已。」對顏巧函而言,詩是她的情緒出口,是把自己心裡的悲傷難過具像化的表現。「我希望自己是真的快樂的,所以哪天如果我真的寫不出詩了,我也會蠻高興的!」 

  詩與文章一直是顏巧函表達自我的重要工具,由於文字具有傳遞與保存的特性,讓她能把心中的感受傳達給更多人,在這資訊流動迅速的時代,她發現圖像能抓住更多人的目光,因此繪畫也成為她與世界交流的管道之一,同時掌握文字撰寫與繪畫意象表現的能力,使顏巧函更能清楚展現出她想說的情緒,找到屬於自己與社會的對話形式。並透過交大百川特殊選才的多元課程,彈性的安排適合個體學習規劃的課表,讓從小自學的顏巧函不會因為加入體制教育後不適應,一樣能繼續在校園中發展自己的特色,把自己對於文字與圖像的才能橫跨不同領域持續整合學習,使雖是人文特長的自己,也能運用理工的技術繼續朝自己的夢想邁進。

關鍵字

百川
心情:

請先登入會員